目前中欧班列共有65条线路,目前已开通15个欧洲国家和11个亚洲国家。
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9000列,运载货物近80万标箱,在欧洲14个国家的42个城市中开行48个城市。但如何有效地与沿线国家沟通,如何开发更多的线路以减少风险,如何创新机制,如何提供更优质的配套设施,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是中欧班列努力的方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海运,中欧班列虽然成本较高,但运输时间短、集装箱运输方便、稳定效率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尤其是抗疫物资运输更方便,20天左右的运输时间仅为海上运输的三分之一,比海上运输省时省力,更换难度小、速度快。
此次中欧班列的成功应用,开创了中石油西南地区与欧洲国家、地区之间的国际物流新格局,为今后西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运输保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选择。
总体来说,中欧班列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发展的问题,社会需要更多的耐心与信心,当然,不能光靠等待解决,不同部门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不同省份、不同机构需要建立信息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目前,我国正积极参与泛亚铁路、中欧陆海快线、亚欧铁路、非洲铁路等铁路的建设。
以中欧铁路专列为例,尽管铁路比海运速度快,但成本更高,特别是通过各国海关时繁琐的手续,无形中增加了铁路的时间、经济和行政成本。
为了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增强铁路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也一直在不懈努力。
在铁路等中国的优势领域,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项目上,中国已经实现了对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的标准输出。